但其中颇具影响力的因素还是通过 鲈钓竞技比赛推动中国路亚竞技实现开展发端。
路亚钓法以其环保、健康、竞技性强的特点,迅速吸引了大量钓鱼爱好者。十余年来,中国路亚竞赛从最初的鲈钓赛,逐步发展到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鱼赛、岸钓赛、卡亚克赛、艇赛等多种形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竞赛体系。
2024 年中国舟钓(路亚)公开赛 江苏启东站比赛 掠影(图片:BOBO )
越来越多的钓具品牌和媒体以及专业的赛事组织者都参与其中,也涌现了一大批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优秀钓手和职业玩家。
作为一项舶来品式的运动,中国路亚竞赛水平,无论从竞技水准还是赛事影响力甚至专业度来说,仍然需要正视差距。
如何面对新的挑战与短板,本文将从发展历程、优势与机遇、发展空间等三个方面,和读者共同探讨中国路亚竞赛的现状与未来发展方向。
一、中国路亚竞赛的发展历程
1. 2007-2012 年
鲈钓赛的兴起与普及当时举国上下沉浸在2008 北京奥运的喜悦之中,不仅竞技项目得到快速发展,休闲运动也逐步崭露头角。
钓鱼运动中的路亚钓法也慢慢落地中国,路亚竞技运动最初以鲈钓赛为主。
鲈鱼作为一种常见的路亚目标鱼种,也是北美和日本等路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主要竞赛对象鱼种,因其攻击性强、分布广泛,生命力顽强等特点成为路亚竞赛的首选鱼种。
这一时期,国内的路亚竞赛也出现了 “ 贝克利路亚大师赛”“ 黑鲈精英沙龙” 等,虽然受限于赛事规模较小,参赛人数有限,是钓鱼项目中的新秀,但依旧吸引了部分钓鱼爱好者的关注。
鲈鱼适用于千变万化的模式和千奇百怪的钓组,鲈钓赛也成为路亚比赛未来发展的方向。
此后,鲈钓赛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普及,赛事规模不断扩大,参赛人数逐年增加,中国路亚鲈钓赛也开始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竞赛体系,赛事规则、裁判标准等也逐渐与国际接轨。
包括笔者参与“ 摩利根” 杯卡亚克接力赛单人PK 赛,艇赛等,国内也涌现出如徐觉非、王轩、排骨老虎、夏利俊、蔡中豪、托马斯- 王启祥、刘缘等一批路亚竞技职业选手。
笔者参与“ 摩利根” 杯卡亚克接力赛
2011 年随着钓鱼运动备受关注,国内也引进了美国著名鲈钓赛事之一FLW 比赛的赛制,同时取得了赛事冠名权,中国也开始有了本土版的FLW 的专业路亚比赛。
这个也得益于FLW 创始人“Forest L Wood” ,这位老先生希望迅速扩张赛事规模,打造全球战略的思路。从而使FLW 的比赛可以在全世界举办属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本土化赛事。
2. 2013-2016 年
本土鱼赛的探索与创新随着路亚钓法在中国的普及,单一的鲈钓赛已经无法满足钓鱼爱好者的需求。
2013 年,国内开始尝试举办以本土鱼种为目标的路亚竞赛,如黑鱼、翘嘴鲌、鳜鱼等。这些本土鱼种在中国分布广泛,且具有较高的路亚价值,逐渐成为路亚竞赛的新宠。
本土鱼赛的兴起,不仅丰富了路亚竞赛的内容,也为中国路亚钓法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一时期的赛事更加注重本土化与创新,赛事规则、鱼种选择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探索。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比赛诸如“ 中国路亚黄金联赛” 等,很多冠军选手都是通过对本土鱼翘嘴鲌的深入研究取得胜利。
与此同时国内的众多路亚钓具品牌也开始研发相应的针对本土鱼的路亚拟饵和相关钓技钓法,自此中国本土鱼赛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竞赛体系,赛事规模、影响力也逐渐扩大。 比赛带动了整个渔具产业中路亚产品的发展。
3. 2017 年至今
岸钓赛、卡亚克赛兴起与国际化随着路亚竞赛的不断发展和路亚爱好者井喷式的增长,随着对比赛形式多样化需求,岸钓赛(Bank Fishing )和卡亚克赛(Kayak Fishing )逐渐兴起,成为路亚竞赛的新趋势。
岸钓赛以其低门槛、低成本、高参与性的特点,吸引了大量初学者和业余爱好者参与;国内出现路亚品牌常年赞助和举办各类全国性巡回赛事,而卡亚克赛则以其独特的竞技性和灵活性,更是受到了众多钓鱼爱好者的青睐。
单人pk ,双人接力,淡水鲈钓,本土混合鱼,重量赛,长度赛,海水赛等各种赛制五花八门,百花齐放。
王志飞& 席云川 MLF 夺冠 (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岸钓赛和卡亚克赛的崛起,不仅丰富了路亚竞赛的形式,也为中国路亚钓法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赛事更加注重多样性与包容性,赛事规则、场地选择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与调整。
随着路亚竞赛的进一步发展,中国路亚竞赛也逐渐走向国际化,越来越多的国际赛事进入中国,国内选手也开始参与国际赛事,中国路亚竞赛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笔者曾对2024 年“ 鲈钓大联盟赞皇交流赛” 冠军组合 席云川、王志飞做过采访,了解到 “MLF 鲈钓赛事” 是目前国内和国际接轨之下的成功赛事。(未完待续)
#互动话题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