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形式分为赛走马和赛跑马两种。
赛走马是比马的速度、耐力、稳健和美观,骑手一般是成年人,比赛要求骑手有高超的骑术,能够驯服马匹,能够使马走得稳、健、美的同时,又不能让马疾跑。
赛跑马,是比马的速度和耐力,以先达到终点的一方为胜。除此之外,新疆哈萨克民族还有一种超小型的赛马,一般在节庆期间、家里来了远客、孩子割礼或老人生日时举行。
哈萨克族根据赛马举办的特征、组织范围、举办目的和意义将比赛项目分为“塔依恰布斯”(赛马驹)、“库南拜革”(三岁马比赛)、“阿特拜革”(赛马)和“阿拉曼拜革”(大型远距离赛马)等。
赛马驹:赛马驹是一项经常在各种集会、婚礼及节日庆典上举办的赛事,也是发现、挑选和检验千里马、飞天马等各种良驹的初级赛事,深受儿童喜爱。它分为“哈拉加热斯”(预赛)和“阿拉曼”(远距离赛马)两种。预赛主要是为正式的“阿拉曼拜革”(远距离赛马)选拔马驹而进行,凡是认为自己的马驹满足比赛资格的人均可参加。赛马驹比赛的距离通常在10—15公里之间。
库南拜革(三岁马比赛):“库南拜革”(三岁马比赛)大多在婚礼、节庆集会庆典和各种群众性集会上举行。“库南拜革”是一种非常隆重、有趣的马上游戏。因为它深受年轻人喜爱。比“赛马驹”参加人数更多。“库南拜革”的比赛距离大约为15—20公里。
阿特拜革(赛马):“阿特拜革”一般在节日、庆典、婚礼、节庆集会以及周年祭祀时举办,任何人都可以将任何马作为参赛马去参加比赛,没有限制。此外,比赛距离比“阿拉曼拜革”的距离稍短,奖品也相应少一些。“阿特拜革”的比赛距离大约为25—30公里。
阿拉曼拜革(大型远距离赛马):“阿拉曼拜革”是哈萨克民族人民在大型胜利庆典、集会、纳吾热孜节或在著名历史人物的大型祭祀上,由部落头领、领袖人物和全体公众共同参与的大型远距离赛马活动。它的组织范围和涉及区域非常广泛,参加人数众多,影响力巨大。
“阿拉曼拜革”大多由百里挑一、千里夺魁的良驹参加。参加“阿拉曼拜革”的选手不仅是为了个人的荣誉而战,更是为了一个部落、一个“阿吾勒”(乡,村)的荣誉争夺冠军和名次而战,因此比赛竞争激烈且艰苦。“阿拉曼拜革”规则比较严格,安排也非常细致、全面,所给的奖品也非常丰厚,因此人们的关注程度也较高。
赛马规则科学严谨,组织者在出发地用一个明显的标记作为起跑点,起点有数名裁判,骑手在起跑线后排成“一”字形,马的前蹄不准踏到起跑线,否则被视为犯规,裁判将鸣哨警告。发号令响后,万马奔腾,如果在途中发生二马相碰事件导致骑手坠于马下,骑手仍然可以翻身跃起骑上马继续比赛。参赛骑手在马背上根据自己的骑术自由发挥,可使用单手或双手紧握缰绳,甚至可以双手不握缰绳,仅抓住马项鬃毛任马向前方奔驰。
赛马会的获奖名额要根据参加比赛的马匹多少来决定,首先一只前蹄踏过终点线的赛马将获得冠军。一般评出优胜者1—25名,如果参加的马匹数较少,则只评出1—5名或1—15名。获得的奖品数量以名次先后而定。第一名的奖品十分丰厚,可以获得一匹马和几十只羊。骑手们会将赛马会上获得的奖品拿出一部分,分给亲人和邻居。在有些赛马会上,冠军可获得九个元宝、九峰骆驼(1岁骆驼)、11匹马和100只羊等。这时人们潮水般地涌向获奖者,给获奖的骏马披红戴花。在赛马中得到的奖品,骑手会将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分给亲人和同部落的人。